知行合一 筑梦航天——221511小班生产实习汇报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    阅读量:

 这个夏天,221511小班的同学们组成“筑梦星河”实践队,7月7日至27日,在带队教师梁玉莹的带领下,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在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三周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与检验,更是一次对中国航天精神、特别是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力量的深度感知。

驻场星河动力 开展生产实习

星河动力航天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技术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公司主要为国内外航天领域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航天发射服务、先进的航天装备制造、高性能产品配套,和广泛的工程、技术、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等。在航天发射业务方面,公司创造了国内首家实现连续发射成功、首家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首家掌握一箭多星发射能力等多个行业第一。

   

实习期间,小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及积极分子先锋作用;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教育并严格考勤。实践队分为四组,深入阀门部、涡轮泵、焊接工艺、姿轨控等核心生产部门学习调研。同学们结合所学,围绕生产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观摩、研究、实践及成果汇报,将专业知识与航天工程一线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深入体会了“知行合一”的内涵。

亲历“心脏”脉动 感受航天伟力

牛头山试车台作为保障“苍穹”系列发动机研制的核心科研设施,以高标准、高规范建设,自投用以来不断为发动机研制提供着可靠试验保障,已安全完成多台次发动机及附属系统试车任务。7月17筑梦星河实践队全体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车抵达牛头山试车场,实地观摩学习“苍穹”发动机第二次点火试车。现场总工程师介绍,本次试车采用50秒点火方案,是对首次300秒测试后的重要验证。

    

试车现场气氛庄重而紧张。巨大的支座上,待测发动机稳固地斜立着,复杂的管路系统将其与液氧、煤油储罐紧密相连,喷口正对坚固的导流槽。随着最终检查确认无误,点火程序进入倒计时。控制室内,多角度监控画面实时传递着震撼景象:点火指令下达,发动机喷口瞬间爆发出炽热的橘黄色火,高温燃气与水幕激烈碰撞,激起滚滚翻腾的水蒸汽。火焰渐趋稳定,转为耀眼的白色,同时伴随着愈发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同学们屏息凝神,紧盯着屏幕,无不被这磅礴的工业伟力深深震撼,切身感受到航天动力的澎湃与精密。

 

试车圆满结束后,同学们获准近距离观察刚完成使命的发动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油气味,液氧管路因超低温逸散出缕缕白色冷气此次观礼不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同学们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这一火箭“心脏”的强劲脉动有了直观深刻的认知,对航天事业的崇高使命与艰辛付出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学用相长展身手 实践砥砺结硕果

在星河动力为期三周的生产实习中,筑梦星河实践队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围绕航天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开展专题学习与研究,取得了扎实丰硕的实习成果。

        

各组深入关键工程领域开展研究:阀门组运用三维建模与力学仿真,精准模拟气爆阀高压冲击响应,探究材料与结构对抗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可靠性提升提供支撑。涡轮泵组创新应用Abaqus等软件构建仿真模型辅助实验,有效评估运行状态、降低成本,并据此提出关键部件优化方案,提升效率与可靠性。焊接组细致研究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借助SYSWELD模拟焊接热循环及熔池行为,优化参数,提高了焊接效率与连接强度。火箭组基于真实数据构建精确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估复杂载荷下结构性能,并完成姿轨控系统仿真,模拟全程飞行控制策略,为工程应用提供预演平台。各组均依托先进仿真技术,有效推进了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

本次实习是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各小组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多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改进思路与方案,充分彰显了扎实的专业功底、积极的探索精神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投身航天事业筑牢坚实基础。从系统学习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到亲历震撼人心的发动机试车现场,同学们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科研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探索航天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留下了坚实而闪亮的青春足迹。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师资简介
教师风采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学科建设
国际交流
本科生
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风采
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风采
党群建设
党建园地
党风廉政
信息公开
学习专栏
群团工作
校友风采
人才引进
公共服务
网上投稿
办公指南
资料下载
规章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