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驰宇
职称\职位:教授/博导
出生年月:
电子邮箱: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中多相、复杂非牛顿流体的力学机理及应用研究。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多尺度、多相非牛顿流体力学模型,发现了粘弹性振荡效应,丰富了凝胶聚合物流动输运过程中的微观机理认知。目前研究方向包括: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凝胶发动机、深空资源开采与利用、新型推进剂管理等。在物理学顶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流体力学顶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封面)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学术报告20余次,在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全国非牛顿流体力学研讨会、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作邀请报告,并获2024年中国流变学青年奖、2020年《国际水资源计算方法》会议最佳青年学者报告奖等。担任中国化学学会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宇航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工程科学学报》、《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青年编委等。研究工作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2024.03-至今,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2022.01-2024.02,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2021.09-2021.12,技术顾问,美国,道达尔勘探和开发美国分公司(TOTAL E&P USA, Inc.)     

2018.09-2021.08,博士后,德州奥斯汀分校,石油与地质工程系

2015.12-2016.03,博士访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Martin Blunt 院士课题组

2012.09-2018.07,博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2008.09-2012.07,学士,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1.流体力学基础:多相流、非牛顿流体力学、界面效应、渗流力学、流固耦合

2.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凝胶发动机)、能源环境(深空资源开采与利用等)、生命健康(可穿戴检测设备、人体器官血流系统)

3.研究方法:微流控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MD)、格子Boltzmann模拟(LBM)、OpenFOAM、人工智能

科研项目

多相非牛顿流体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024-01-01至2026-12-31,主持

基于粘弹性流体不稳定性的液滴振荡规律及流动控制机制研究,123023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4-01-01至2026-12-31,主持

流变及流组相关项目,院所合作,2025-10至2025-12,主持

面向双驱动冷却装置的溶质沉积抑制方法研究,院所合作,2025-11至2027-10,主持

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肺功能精确预测研究,北医三院-北航交叉项目,2024-07至2027-06,共同主持

流动管理相关项目,院所合作,2024-08至2025-08,主持

致密砂砾岩裂缝拓展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合作,2023-04至2024-06,主持

CO2咸水层封存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合作,2022-04至2024-02,技术负责

Viscoelastic Polymer for EOR,Chemical EOR Industrial Affiliates Project,Center for Subsurface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t UT-Austin,2018-09-01至2021-08-31,50万美元,技术负责人

授课信息

2025春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气体动力学》、《大数据概论》

2024春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科研课堂

2023秋季,北京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2023春季,北京科技大学,《复杂介质多尺度流动分析》

2022秋季,北京科技大学,《新能源概论》

2019春季,UT Austin,《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讲座

2016秋季,清华大学,《微纳渗流及多尺度模拟》,助教

获奖情况

2025,优秀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

2024,第十三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

2023,国家级青年人才(海外)

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1届唯实论坛最佳报告奖

2020,美国斯坦福大学,CMWR会议最佳青年学者报告奖

招生信息

课题组以流体力学、流变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为学科基础,以多相非牛顿流体力学为特色,依托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微流控实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针对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关键问题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研究对象可上天(航天器推进系统、推进剂管理、管路阀门流体输运、航天器热防护等),可入地(深空资源开采、碳中和、地下储氢等),亦与人和(各器官血流系统、可穿戴设备、细胞/基因筛查与检测等)。欢迎本科生提前联系并开展科研训练,不论你喜欢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不论你是代码达人还是喜欢实验操作,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课题组常年招收免试保送研究生,常年招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将根据你的个人兴趣特长和就业目标共同制定专属研究方向。团队提供丰厚且形式多样的科研补助和奖金,为表现优异者提供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以及知名高校(清北、帝国理工、哈佛、斯坦福等)、院所(101、11、801、501、502等)和企业(各航天院所、中石油、中石化、华为等)的访学深造和工作机会。

职称 教授/博导 出生年月
邮箱 地点
电话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师资简介
教师风采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国际交流
本科生
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风采
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风采
党群建设
党建园地
群团工作
校友风采
人才引进
公共服务
资料下载
规章制度

TOP